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名医高见> 正文

周信有诊治经验

2012年08月21日 09:19
字号:T|T

  (1)急性发作期,首当清热化痰,控制感染急性发作期临床一般多为痰热壅肺,多由感受外邪,痰湿化热导致痰热壅肺。即西医所谓“感染”期。痰湿化热是感染的重要标志,亦为肺心病急性发作之诱因,且感染可激发或加重心肺功能不全。因此,感染、肺功能不全和心功能不全是此期的三大基本矛盾,其中尤以感染居首要。依急则治标的原则,清热解毒控制肺部感染为主,乃为治疗之关键。若感染可控,心肺功能则随之恢复,而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便是排痰。

    排疾法:临证时,较大剂量应用千金苇茎汤,对痰液的排出大有益处;若痰多不易排出者,可用大剂量利肺、化痰平喘之品,如半夏、杏仁、桑白皮、紫菀、款冬花、前胡等,以利痰液通畅;若痰少而黏稠,咳出不易者,可酌加润燥化痰之品,如沙参、麦冬、知母等,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若喉中痰涎壅盛者,可用竹沥水20~30ml,每日2次,并猴枣散0.6g,每日2~3次,可收良效。

    清热解毒法:清热解毒法是控制感染的必用之法,依据病情选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鱼腥草、大青叶、败酱草、黄芩等,均具有较强的抑菌和抗病毒作用。合用抗生素,仍以青霉素、链霉素为首选。

    培补脾肾,活血通脉法:肺心病的基本病机属本虚标实,即使在急性发作期控制感染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治本。使用培补脾肾之太子参、黄芪、五味子、淫羊藿等。又由于此期患者常伴有严重的血脉瘀滞,又当辅以活血通脉之当归、丹参、地龙、郁金、赤芍等o

    基本方:麻黄、杏仁、黄芩、桑白皮、前胡、川贝母、枇杷叶、瓜蒌仁、地龙、沙参、桃仁、芦根各9g,生石膏60g,鱼腥草、金银花、丹参、冬瓜仁各20g.

    (2)慢性缓解期,重在调补脾肾,培本补虚  肺心病缓解期,患者多表现出肺、脾、肾三脏的气虚,见咳喘,咳痰,气短无力,呼吸困难,动则尤甚,唇绀舌暗等。中医理论认为,肺为气之主,脾为气之源,肾为气之根,故素有“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咳而不喘’’之说。因此,此期属肺虚不降,肾虚不纳之虚喘。按缓则治本的原则,应重在培本补虚。

    重用益肺、健脾、温肾之法:临证时,一般多用党参、黄芪、补骨脂、五味子、淫羊藿等。必要时,党参可改用红参9g,或红参粉1.5g冲服,每日2次。若病势缠绵,上盛下虚,肺肾出纳失常者,可加补肾纳气之肉桂、沉香等,也可用蛤蚧、虫草等改善呼吸功能。具体用法是:蛤蚧粉4g冲服;或紫河车粉9g冲服;或用红参6g,蛤蚧1对(去头),虫草、五昧子各9g,水煎服,每日1剂,待症状缓解后,改用粉剂。

    辅助祛痰止咳、利气平喘、养心通脉之法:肺心病缓解期仍伴有标实之咳喘,故在使用补虚治本药物的同时,辅以桑白皮、半夏、杏仁、紫菀、款冬花、前胡等,以祛痰止咳、利气平喘治其标。同时,在病变进展过程中,肺病及心,以致血运障碍,亦应辅以当归、丹参、地龙等养心通脉之品。始终坚持心肺、气血并重的治疗原则。

    基本方:黄芪、仙灵脾、丹参各20g,五味子、地龙各15g,党参、茯苓、半夏、桑白皮、杏仁、紫菀、款冬花、前胡、当归、炙甘草各9g。

    (3)后期阶段,当辨证施治,标本兼顾瘀血阻络型,活血化瘀为首要。本型多由于心肺功能衰竭,无力推动血脉运行所致。故而呈现出严重的血脉瘀滞证候。患者出现口唇紫绀,颜面皮肤青紫,尤以指端为甚,伴心悸、喘促、脉结代、舌紫暗,甚者胁下瘾瘕;或血瘀络损而咯血;或血瘀水停而面肿。此因虚致瘀之证,治宜标本兼顾,而以活血化瘀为主。处方用药时,常在培元补虚、益气统血药物基础上,复以大队活血化瘀之品。若血瘀水停,浮肿腹水者,可辅以茯苓、泽泻、车前子、白茅根、大腹皮等利水消肿之品;若胁下癥瘕,肝脾肿大者,复加鳖甲、牡蛎以软坚消瘾。基本方:党参、黄芪、仙灵脾、丹参、虎杖各20g,茯苓、赤芍、郁金各15g,五味子、桂枝、当归、红花、莪术、半夏、杏仁、炙甘草各9g。

    水气凌心型,温阳利水、祛瘀消肿为重。本型是由于肺心病后期累及脾肾所致。其发病机理,一为阳虚不温,水饮内停,上凌心肺而致喘急,咳逆不得平卧,心悸、面浮等;二为气虚不运,血脉瘀滞,“血不利则为水’’,使水泛肌肤,潴留体腔,而成面浮肢肿,尿少,腹水,胁下癥瘕诸症。治则重在健脾补肾,温阳利水,并辅以祛瘀利水和祛痰平喘之法。基本方:黄芪、猪苓、茯苓、泽泻、车前子(包煎)、泽兰、丹参、益母草、大腹皮各20g,炒白术、莪术各15g,鳖甲30g,制附片、桂枝、杏仁、葶苈子各9g,川椒3g.

    气虚阳脱型,益气敛阴、回阳固脱为急。肺心病的终末期,由于肺气虚耗,肾虚不纳,气虚阳脱,乃由喘致脱,病情危重,濒临死亡。患者见气短息促,呼吸微弱,时停时续,喉中痰声如斯,汗出肢冷,神志由烦躁转为淡漠,甚则昏迷不醒,面色晦暗,唇甲青紫,舌淡紫或舌红少津,少尿,脉微细欲绝。治当急投生脉散合四逆汤加减,以补肺纳肾,益气敛阴,回阳固脱。若烦热,汗出黏手,口干舌红者,可将人参改为西洋参,去附子、干姜、肉桂;神志不清者,加丹参15g,炙远志、石菖蒲各9g;若呼吸气短乏力,加蛤蚧l对,或蛤蚧4g研末冲服;若烦躁足冷,真阳暴脱者,可另服黑锡丹3~4g,每日2次。基本方:红参、麦冬、五味子、干姜各9g,制附片15g,肉桂6g,黄芪、山茱萸各20g.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点击查看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企业服务

推广信息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1999-2009 TH55.cn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