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名医高见> 正文

周次清诊治经验

2012年08月21日 09:17
字号:T|T

 (1)气逆喘咳,当分虚实外邪犯肺是肺心病复发的主要诱因,应出现表实证,但不少患者因久病体弱,虽有外邪侵袭,却既无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之表证,又无但热不寒、口渴汗出之里证,而表现为短气喘促、咳嗽痰多、突然加剧、神疲懒言、四肢困倦、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此时若不细察,往往把外邪遏阻的实证,误认为肺肾不足的虚证,采用补肾纳气之法,造成“闭门留寇”之弊。周老认为,正盛邪实的实证,多见于素体较强壮之人,表现为寒热症状突然出现、咳喘气粗、痰多或黏稠或黄稠难咯。邪盛正虚者,多见于年老体弱之人,表现为咳喘气短,并在短时间内痰量突然增多。对这种邪盛正虚之气逆喘咳者,须采用祛邪为主或先祛邪后扶正的治法。

    如属风寒引动痰饮,证见咳喘痰多、无汗畏寒、周身酸楚、舌淡苔白滑等,以喘促为主者,首选小青龙汤;咳逆明显者,用参苏饮。若外感风热、痰火内动,证见咳喘痰多、色黄质稠、汗出口干、身微热等,以喘为重者,宜用五虎二陈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半夏、茯苓、陈皮、桑白皮)或外台神秘汤(麻黄、杏仁、厚朴、陈皮、苏子、柴胡);若以咳嗽为重者,宜选用银翘散合千金苇茎汤加减。对于邪盛正虚、虚实夹杂证,切忌过早投以壅补之品。

    在方药的运用上,周老特别强调,药量不宜过大,服药时间不宜过长,处方忌大而杂。病情缓解后,可改用清补兼施法。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心烦、发热、体温升高,乃为正盛邪实,宜用大量清热泻火、宣肺化痰之品。

    (2)痰涎壅盛,须辨火盛与脾虚  咳痰量多是肺心病发作期的一个突出症状。周老认为,在一般情况下,咳痰量多、色白易咯者为湿痰;色白清稀者为寒痰;痰多泡沫者为风痰;色黄质稠者为热痰。但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痰多色白易略,并非湿痰或寒痰,乃是外邪壅闭,火气内发,痰因火动,热像尚未外露之象。其特点是:①痰量于短期内突然增多,以咯出为快;②咳嗽、喘促等症状突然加剧;③全身状况明显变坏(神疲乏力、烦躁不宁等);④小便色黄;⑤舌质偏红,脉滑数。治疗必须采用辛凉疏肺,泻火化痰法。若证属内外合邪,宜用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若郁而化热、痰因火动者,首选清金汤(黄芩、栀子、知母、桑白皮、桔梗、麦冬、贝母、瓜蒌仁、橘红、茯苓、甘草)或桑白皮汤(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黄芩、黄连、栀子)o待痰量明显减少,全身状况明显好转后,再酌情改用健脾益肺或补肾纳气法。

    湿痰的特点是:①多在肺心病的缓解期出现;②患者多形体肥胖,恣食肥甘厚味;③咳嗽痰多易咯,且多在夜晚临睡时及晨起体位变动时加剧;④全身疲乏无力,喜静卧;⑤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濡或滑。治疗采用健脾燥湿法,方选二陈三子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或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若寒痰在感寒一二日内发生,痰色白质稀量多易咯,并伴有风寒表证者,应采用温肺化痰法,方选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3)喘咳、心悸、水肿,有肺失宣肃与肾阳虚衰之别  阳虚水逆、上凌心肺与肺失宣肃、决渎失司都可表现为咳逆喘息不得卧、心悸不宁、小便不利、下肢浮肿等症状。临证时,二者不可混淆。周老认为,肺心病发作期所出现的喘咳、心悸、水肿,多为肺气的宣发肃降

功能失司所致。其临床特点:①发病前必有外邪犯肺的病因,不论表证是否出现;②咳逆痰喘的症状先于心悸、水肿;③常伴有紫绀、满闷、呼吸困难等。治宜宣肺降逆,化痰利水法。若证属外感风邪、内停水湿,方用导水茯苓汤(紫苏、桑白皮、大腹皮、砂仁、木香、陈皮、槟榔、木瓜、白术、泽泻、茯苓、灯心草、麦冬);证属外感风热、水湿不降,方用越婢加术汤合越婢加半夏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决渎失司、水肿较甚,阻碍阳气运行时,必须急用利水行气法先治其标,方用五苓散合五皮饮(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桑白皮、橘皮、大腹皮、茯苓皮、生姜皮)。但在肺心病中使用利水法时必须注意:①利水药量不宜过大,以防伤阴耗气,必要时可佐以养阴益气之品;②慎用温阳利水法,以防伤阴燥痰;③实邪消除后,需采用阴阳双补、化生肾气之法,以扶正固本。

    肾阳虚衰导致的水气凌心犯肺之喘咳、心悸、水肿,在肺心病中虽不多见,但也间而有之。其辨证特点:①多发生在肺心病危重阶段或晚期;②发病前无明显外邪犯肺的表现;③心悸、水肿等证先于咳喘,即咳喘症状是在肺肾阳虚的基础上发生的;④常伴有面色青灰、汗出肢冷、呼吸气短等阳气欲脱的征象。治疗应益气温阳,健脾利水。方用真武汤合五苓散。待病情基本缓解后,改用金匮肾气丸或蛤蚧定喘丸以固肾纳气、平补肾气。

    (4)阳虚血瘀紫绀,忌单用活血化瘀法一般病人出现唇甲紫绀、舌质紫暗、肝脏肿大、颈静脉怒张等症时,治宜活血化瘀法,但对于肺心病患者则不能同之。周老认为,肺心病病人出现瘀血证候,多为肺气虚衰、无力运血所致,是一种因虚而致实的瘀血证。单用活血化瘀法不但不能减轻症状,反而可引起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肝区疼痛等不良反应。这种气虚血瘀证的特点:除上述所说的瘀血症状外,病人多伴有少气懒言、疲乏无力、舌质紫暗、舌体胖大。治宜益气养血活血法,方选保元汤(人参、黄芪、肉桂、甘草、生姜)合芎归散(川芎、当归)。阳虚血瘀者,则在上述症状的基础上,伴见畏寒肢冷、尿少浮肿等。治宜益气温阳,养血活血。方选六味回阳饮(人参、炙甘草、附子、炮姜、熟地、当归)合黄芪桃红汤。若见气阴双虚者,宜用生脉散合桃红四物汤。

    另外,部分肺心病患者,即使外邪已除,心阳得复,但瘀血征象也仅表现为减轻,而很难完全消失。此为病久及肾,血气失荣,肾之真脏色外露。可长期服用金匮肾气丸或济生肾气丸,切忌活血化瘀,以防伤其本。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点击查看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企业服务

推广信息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1999-2009 TH55.cn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