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名医高见> 正文

汪履秋诊治经验

2012年08月21日 09:18
字号:T|T

  (1)五大症状五大症状是指闷、咳、喘、痰、悸,乃肺心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汪老认为,通过对这五大症状的观察,可了解病人病情轻重,辨别虚实寒热。闷越重,表明病人肺功能越差,预后欠佳;咳嗽剧烈却可能是病情较轻的表现,说明病人正气尚旺,能通过气逆作咳而逐邪外达;喘当辨虚实,实喘乃痰、气郁结所致,虚喘当分肺肾,操劳后少气不足以息者,为肺虚不能主气,静息时也有气短,活动后明显者,乃肾虚不能纳气之候;痰当分寒热,白痰多为寒,黄痰多为热,但痰白质黏则是热象,黄痰质稀亦可见寒象;悸,心悸之谓也,是肺病及心,心气、心阳衰弱,常为病情危重的表现。

    (2)五大证型①痰浊壅肺证:症见咳嗽气喘,胸满闷胀,痰多黏腻,舌苔白腻,脉滑。治宜化痰降气。药用苏子降气汤、三子养亲汤。如痰从寒化为饮,外感风寒诱发,喘咳痰多,色白而有泡沫,见表寒里饮者,可予小青龙汤加减以散寒化饮。②痰热蕴结证:多为肺心病合并感染,症见咳嗽气粗,胸膈烦闷不安,痰黄或白,黏稠难咯,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肺化痰,降逆止喘。药用泻白散或三子养亲汤加金养麦、鱼腥草等清热之品。③肺肾两虚证:症见呼吸浅促,声低气怯,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舌淡或红,脉沉细或有结代。治宜养肺阴,益肾气。药用生脉散合人参胡桃饮加减。④脾肾两虚证:症见食少痰多,短气息促,纳后脘痞,腰酸腿软,舌淡,苔薄,脉沉细。治宜健脾补肾。药用桂苓理中汤、金匮肾气丸加减。⑤心阳亏虚证:症见喘咳心悸,咳痰清稀,面浮肢肿,小便量少,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治宜通阳化气。药用真武汤加减。

    以上五大证型以前三型最为多见,其中前两型为实证,后三型为虚证,但临床症情错综复杂,须掌握发作期每多虚中求实,缓解期每多实中求虚,虚实之间,交叉出现,贵在权衡。如痰浊壅肺,兼见易汗、短气乏力等肺脾气虚之象时,可酌加党参、黄芪、白术等补肺健脾之品,此乃实中求虚;如肺肾两虚,兼见咳嗽痰多、色黄或白、黏稠难咯等痰热之象时,可酌加金荞麦、鱼腥草等以清化痰热,此乃虚中求实。

    (3)四大危象①喘脱:症见喘咳甚剧,鼻煽气促,心慌动悸,面青唇紫,汗出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遏止或模糊不清。治宜扶正固脱。药用参附龙牡汤送服蛤蚧粉或黑锡丹。②痰厥:症见面色青紫,胸闷如窒,喉有痰声,不能咯出,舌苔腻,脉沉滑。治宜开胸结,化痰浊。药用香附旋复花汤、半夏厚朴汤加减。③出血:症见皮肤、黏膜出血、咯血、便血等。多为气不摄血,热盛动血。治宜益气摄血,凉血止血。药用归脾汤加地榆、槐花、丹皮、水牛角等。④昏迷:症见神志恍惚,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明动,抽搐,

咳逆喘促,咯痰不爽。多为肝风内动或热盛动风,痰蒙心窍所致。治宜平肝化痰,熄风开窍。药用天麻钩藤饮加减,另服至宝丹或紫雪丹。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点击查看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企业服务

推广信息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1999-2009 TH55.cn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