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辩证施治> 正文

青少年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体会

2010年01月25日 08:02
字号:T|T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呼吸系统常见病之一。笔者多年来在临床中对哮喘患者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及病机转归,应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析,在临床治疗本病中取得一些疗效,仅就临床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病因、症状和病机

  1.病因方面:①平素过分贪凉饮冷,损伤脾气,而致湿痰内生;②幼儿时期:形气未充,极易感冒,连续反复感冒,肺气受伤,抗病能力下降;③幼儿娇养过甚,得病之后急于治愈,过早应用润肺止咳制剂,或医者见其发热而过用寒凉之品,导致邪留肺系,肺失清肃,以致咳嗽迁延不愈。上述三种情况,如遇气候骤寒骤热,或其他因素刺激,即可诱发哮喘。

  2.症状方面:青少年哮喘最多见特征是在睡眠中突然惊醒发作,发作时没有一定的先兆期,表现为胸闷、咳嗽、喷嚏、流清鼻涕、鼻痒、流泪等,甚则出现气急,不能平卧,喘急鼻煽,面色灰暗或苍白,唇甲青紫,四肢厥冷,心慌汗出等喘脱现象。临床中因过敏原引起者,初起咳嗽不多,痰量较少,随病情进展,咳嗽增多,痰量也增,多为白色泡沫状,黏稠如胶,不易咳出。因感染引起者,往往先有咳嗽而后引起哮喘,痰因感染多呈黄色,咳剧时引起胸胁疼痛。

  3.病机方面:“痰”是本病发病的潜在“夙根”。青少年哮喘多因痰阻络道,肺气失宣,清肃之令失司,多以邪实为主,不同于中老年之肾气虚、摄纳无权哮喘,因青少年时期“肾气盛实”,虽也有虚实互见之证,这是“因病致虚”,治疗得当正气极易恢复。

  辨证治疗

  1.在辨证方面:青少年时期,属稚阳之体,感邪之后多从热化,故发作期以风热居多,但也有呈标寒本热的寒包火证。在缓解期虽肺脾气虚,但在辨证上仍可见到余邪未清,内有伏热之象。

  2.治疗方面:当宗丹溪“未发以扶正为主,既发以祛邪为急”之说。(1)辨证为主,证病结合:急性发作期:用攻邪治标,引邪外出之法,以宣肺透邪为主要的治疗法则,佐以祛痰利气。因风寒束肺,肺气痹阻而诱发者,予以辛温宣肺佐以化痰定喘,以三拗汤、止嗽散、射干麻黄汤为基本方。方中麻黄宣肺透邪平喘,荆芥解表祛风是审因求本之治。但青少年哮喘每经宣肺达邪、风寒见证易转化为风热,故应除去麻黄,以桑叶代之,或减少麻黄用量,或酌加牛蒡子、桑白皮、枇杷叶、芦根等清热透邪之品反佐之。因风热束肺,肺气不宣而诱发者,予以辛凉宣肺透邪为主,佐以化痰定喘,以越婢汤、定喘汤为基本方,方中麻黄与石膏或桑白皮相伍,既可宣肺透邪又可清热肃肺。临床治疗时,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确定治疗法则及处方用药后,参考现代医学对中药研究的成果,加入几味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的虫类药,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如酌加僵蚕、蝉蜕、地龙、蜈蚣、全蝎等熄风解痉、化痰散结、疏通肺络之品,临床中确能提高疗效。(2)其病在肺,其系在脾:青少年支气管哮喘其发病部位在肺,但从临床辨证及治疗上都与脾密切相关。生理上,肺属金,脾属土,肺主气,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二者之间是母子相生关系。病理上,“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故在治疗缓解期以扶脾固本为主,佐以宣肺清除余邪。基本方:白术、茯苓、沙参、当归、白芍、炙甘草、山药、黄芪、僵蚕、百部、牛蒡子、白前。偏于阴虚加麦门冬、五味子、百合;痰湿甚加半夏、陈皮、远志;肺有伏热加芦根、竹茹(若为丸,可以此二味煎汤泛丸);过敏体质明显加苍耳子、蝉蜕、地龙;伴有表寒者加荆芥、防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加焦谷麦芽。

  典型病例

  患者,男,10岁。从1周岁始经常感冒、咳嗽,尤其是在冬春季反复发作,后在一次注射预防针后突发哮喘,以后每年在入冬前即发病,立夏后始得缓解。发时先打喷嚏,继则咳、哮喘发作,不能平卧,每次发作均需急诊治疗,患儿十分痛苦,后经人推荐应用中药治疗。初诊时见患儿面色苍白少华,咳嗽痰少气短,食欲不振,精神倦怠,舌质红,苔薄白,脉数。患者起因为风邪反复袭肺,肺失宣达,邪郁肺系,气阴两伤,急宜宣肺透邪。方用:炙麻黄、杏仁、炙甘草、蝉蜕、陈皮、僵蚕、白前、炙百部、沙参、炙紫菀、炙款冬花。

  上方加减20余剂,哮喘静止。继以上方加太子参、麦门冬、五味子、当归、黄芪、百合益气养阴,补肺健脾培本,并改用丸剂,服至立夏,以巩固疗效。其间若遇伤风感冒,仍以汤剂宣肺透邪。随访3年,哮喘未作。

  体会

  支气管哮喘发病多在幼年时期,因幼年时期,形气未充,肺卫不固,易招外感之邪。幼儿为稚阳之体,性喜贪凉饮冷,导致肺胃中气受伤,脾虚不能滋养肺脏,酿痰生湿,寒饮上射,伤及肺气。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肺气虚则毛窍不密,卫外功能衰竭,形成过敏体质,在气候冷暖交作或其他因素刺激下,易诱发哮喘,因此发作时多见内外合邪,本虚标实之候。

  本病以哮、喘、咳、痰为主症,但以哮喘为主,痰量不多,且呈泡沫状,不易咳出,辨证当属“风痰”范畴,而不同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多为湿痰所致,故在发作期治疗时须宣肺透邪,佐以豁痰利气。若见咳止咳,虽可暂时缓解症状,但药力过后,喘咳又作,病情迁延,体力日衰,哮喘不易根治。发作之时,每见气急喘促,汗多如雨,误认为正气虚,虽见外感证,而不敢用麻黄、荆芥、前胡、牛蒡子等宣肺透邪之品,实则汗多,既有正虚也有正邪交争之因,喘息止则汗自止,故治疗时遵从“未发以扶正为主,既发以祛邪为主”。

  西医学认为哮喘发病因素为过敏体质所致,而中医学认为过敏只是现象而不是疾病的本质。西医的抗过敏扩张气管,在哮喘的持续状态,即中医所述喘脱时,确能收到解除危险、见效快的作用。但随着发病的频繁,药量越用越大,而病不能除。中医学重视整体学说,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某一脏腑的病变,未能根治,必是这一部位的抗病能力减退,稍有感触,即有反应,是过敏的实质原因,故认为治疗哮喘确要解决过敏的问题,必应在缓解期标本兼顾,治本以扶脾固本为原则,结合阴阳气血的虚实加减用药,增强抗病能力,使过敏现象逐渐消失。

  对于本病的预防和治疗,首先要增强儿童体质,注意生活起居,重视及早防治感冒。既病之后治疗上,一要审因论治,二要因势利导,给邪以出路,邪祛则体安。病情缓解之后,当以扶正固本之药,提高抗病能力,以降低发病率。

  本病极为顽固,经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旺盛期,肾气日盛,正气渐充,辅以药物治疗,多可自行停止发作,若发作频繁,甚则平时有轻度哮喘者预后多差,及至中年发作更频,即转为虚喘,其病较重,则难于治疗。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点击查看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企业服务

推广信息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1999-2009 TH55.cn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