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经典医案> 正文

王会仍诊治经验

2012年08月22日 08:58
字号:T|T

   (1)调气治痰  丹溪认为,哮喘“专主于痰”。《症因脉治·哮病》亦指出:“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之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症作矣”o哮喘发病的主要病机为伏痰遇外邪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搏击气道而致喉中哮鸣,气息喘促诸症。痰气交阻是本病发病的关键,故治疗必须以祛痰化痰、调畅气机为先。“人之气道贵乎顺,~…气顺则痰自化矣”,而痰去则气亦顺,顺气与治痰两者有机结合运用,哮喘自平矣。

    哮证发作期有寒哮、热哮之分。寒哮为寒痰阻肺,肺气上逆所致。治宜温肺化痰,降气平喘。以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三拗汤等化裁:麻黄、射干、细辛、五味子、姜半夏、炙苏子、杏仁、生甘草等。热哮为痰热壅肺,气机升降失司而致。治宜清热泻肺,豁痰下气。

以定喘汤加减:白果、麻黄、黄芩、桑白皮、炙款冬花、杏仁、七叶一枝花、老鹳草、羊乳、丹皮等。其中黄芩药量须在12g以上。有高血压、快速型心律失常或年高体弱者,麻黄可改用黄荆子12g.

    (2)活血化瘀宿痰内伏,壅于气道,气壅而血瘀,即“有痰必有瘀”o哮喘反复发作,日久肺气必虚,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而致气虚血瘀,亦即“有虚必有瘀”、“久病必瘀”o因此,论在哮喘发作期,或是缓解期,王老都力倡加入活血化瘀之品,主张气、痰、瘀同治。常用黄芪、党参、甘草、白术、陈皮、降香、香椽皮等益气、理气之品,并与当归、川芎、丹参、赤芍等养血、活血药物进行配伍,达到益气活血或行气活血之目的。

    (3)祛风通窍  肺主气,外合皮毛,开窍于鼻。外邪从表自上而入,内合于肺而诱发哮喘,此时鼻窍、皮毛首当其冲,出现鼻塞、鼻中作痒、鼻流清涕、喷嚏等先兆症状。临床上所见支气管哮喘患者多伴有过敏性鼻炎,吸入花粉、烟尘、油漆味等即出现鼻塞流涕等症

状,即使无明确的过敏原,亦常伴有上述症状。因此,适当加入一些祛风通窍之品,如辛夷、苍耳子、防风等,常能收到令人鼓舞的效果。

    (4)祛风镇痉  支气管哮喘是由肥大细胞、嗜酸细胞等许多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病变,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和可逆性气道阻塞之特征,存在着平滑肌收缩和支气管痉挛。一些虫类药物,如广地龙、蝉衣、僵蚕、蜈蚣等,能祛风镇痉,有助于加强疏通气道壅塞及血脉痹阻,抗过敏,缓解支气管痉挛,从而达到平喘目的。故可在辨证施治基础上,酌情配伍应用,但本类药物中僵蚕、蜈蚣有燥血伤阴之弊,宜中病即止,不可久用。

    (5)标本同治无论是哮喘发作期,还是缓解期,王老都自始至终坚持“治标不离本”、“治本不离标”的治疗原则,将治标、治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哮喘为一沉痼顽疾,其病迁延,正气亏虚,发作时多表现为虚实错杂之候。诚然,哮喘发作时以祛邪为急,但治疗时若一味投以宣肺化痰、降气平喘之剂,虽症状暂时可除,但药力过后,诸症复萌,疗效不易巩固。因此,必须在祛邪同时酌加扶正之品,如黄芪、太子参、广地龙、仙灵脾等,以促进病情尽快恢复。其中黄芪用量15~24g,太子参18~30g,仙灵脾9—15g,广地龙15g.在哮喘急性期缓解后,由于宿根伏邪留恋,应在扶正固本的同时,适当加用宣肺、清肺、化痰等祛邪药物,如桑白皮、金银花、七叶一枝花、云雾草等,以奏“邪去正安”之效。

    (6)脏腑同治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宣发、肃降,大肠主传导、排泄,肺气肃降有序,则大肠传导正常。王老根据脏病治腑、脏腑兼顾的治疗原则,治疗哮喘时不忘保持腑气的通畅。尤其是痰热壅肺而腑气不通的实症哮喘,适当加入通腑泄热或润肠通便之药,如瓜蒌仁、桃仁、大黄、枳壳等,能使腑气通而肺气降,从而更快地达到平喘的目的。在运用通腑药物时,还应注意患者的体质强弱及正气盛衰,如药后出现腹痛等症状,当减轻剂量。若腹泻严重,甚至有阴竭阳脱之征兆,应及时停药,以防发生变证。

    (7)因时制宜哮喘反复发作,迁延日久,阴阳俱虚。春夏季节,气候由温转热,阳盛阴衰,阴液愈耗,此时应慎用辛热之品,以防助热伤阴,治疗以清肺平喘为主;秋冬季节,气候由凉转寒,阴盛阳衰,人体腠理致密,阳气敛藏于内,致使哮喘病人阳气愈虚,不能卫外,一旦风寒之邪乘虚入侵,即引起哮喘发作,此时应慎用苦寒之品以防伤阳,治疗以温阳平喘为主。这样方能顺乎自然,切中病机。

    (8)因人制宜人之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各异,临诊时需善于抓住各自的体质特点而酌情施治。对于女性,特别是经期前后发作的患者,因其以血为本的生理特点,治疗时应配伍一些养血活血之品,如当归、赤芍等.尤其是当归,本身具有止咳逆上气之功效,用之甚妙。老年哮喘患者机体适应能力、防御能力均低下,肾阳必虚,故用药上多偏于温补,可酌情选仙灵脾、补骨脂、紫河车等。对于一些反复发作,并伴有胸胁苦满、少寐的哮喘患者,系由于情志不遂,忧思气结,肺气痹阻或郁怒伤肝,肝气上逆于肺,肺气不得肃降,气逆而发。因肝是通畅全身气机的枢纽,运用一些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的药物,如柴胡、白蒺藜、远志、合欢皮、石菖蒲、夜交藤等,往往能使之神定气顺,止喘于顷刻之间。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点击查看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企业服务

推广信息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1999-2009 TH55.cn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