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经典医案> 正文

武维屏诊治经验

2012年08月22日 08:57
字号:T|T

   (1)风哮武教授认为,哮喘发作之诱因首推外感六淫,而风为六淫之长,故以风邪外袭诱发者最为多见。临床上哮喘多发病迅速,骤发骤止,反复发作,与风邪“善行而数变”特点极相吻合。风有外风、内风之分,外风始受于肺,内风肇始于肝。外风多挟寒、热、暑、湿等袭肺而致哮喘,此肺之自病,固然多见,但因肝之阴血亏虚,血燥生风,阴虚风动而致内风上扰,摇钟而鸣者也不乏见。若本为虚风内伏之体,肺又感受外邪,非但金不能平木,反由外风引动内风上冲于肺,荡金而鸣者则更为多见。其临床特点为哮喘时发时止,或时轻时重,多可寻及明显诱因,胁肋隐痛,胸憋干哮无痰,鼻塞流涕,咽干口渴,舌红少苔,脉弦细。武教授常用过敏煎合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加减: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桂枝、白芍、厚朴、杏仁、炙甘草。既祛外风,又熄内风,主治一切风邪为患。若由外感风寒引起者,酌加炙麻黄、苏叶;外感风热引动者,酌加蝉衣、桑叶;若肝阳上亢明显者,酌加钩藤、地龙;阴虚血燥明显者,酌加生地、山萸肉。另外,武教授还常结合哮喘病人过敏原皮肤试验结果进行辨治,特别对真菌过敏者更有其独到的经验,认为病发于冬季者,多为风寒挟湿袭肺所致,常选用麻杏苡甘汤加味:炙麻黄、杏仁、炒苡仁、苍术、白术、白芥子、厚朴、炙甘草。病发于夏暑季节者,多为风、湿、热相合犯肺所致,常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炙麻黄、连翘、赤小豆、杏仁、石苇、苦参、白鲜皮等。

    (2)痰哮痰为哮喘发病之夙根,痰的产生责之于肺脾肾对津液的生成、输布失常所致,但武教授更重视肝的作用。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津液失布,凝而成痰;肝郁化火,郁火灼津,炼液成痰;肝气郁滞,横克脾土,脾失健运,酿液为痰。此皆因肝郁而生之痰,谓之“郁痰”o郁痰内阻,枢机不利或郁痰上贮于肺,壅滞肺气,均可导致肺气不利,上逆作喘。痰有寒、热之别,临床表现虽有不同,但哮鸣喘息,胸胁脘腹胀满或疼痛,苔腻是其共有见证。寒痰多伴有咳痰稀白,纳呆便溏,苔白腻,脉濡滑或沉滑;热痰多伴有咳痰黄黏,口渴欲饮,便秘,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治痰必先理气,郁痰更应如此。武教授在辨治痰哮时喜参伍运用柴胡剂(大、小柴胡汤,四逆散等)加减以通利枢机,调畅气血,从而使痰祛瘀除,气机升降自如,枢机开阖有序而哮喘得愈。对于寒哮,常用其经验方柴朴二三汤:柴胡、厚朴、橘红、法半夏、茯苓、苏子、苏梗、白芥子、炒莱菔子;对于热哮,常选用柴胡陷胸汤加减:柴胡、黄芩、清半夏、全瓜蒌、枳实、赤芍、生大黄、胆南星。

    (3)气郁哮武教授认为,气郁、气逆是哮喘发病的中心环节,在哮喘发作过程中始终存在。气郁不解,气逆不除,哮喘难平。因此,理气降逆当为治疗哮喘的重要法则之一。此类患者,哮喘发病或加重常与情志因素有关,女子又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症见呛咳少痰,胁肋胀痛,苔薄白或薄黄,脉弦。常选用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减:柴胡、黄芩、清半夏、枳壳、赤芍、白芍、苏子、苏梗、炙甘草。肝郁化火,木火刑金者,加山栀子、桑叶皮、黛蛤散;阴伤明显者,加南沙参、知母、贝母。临床上有些支气管哮喘与胃一食道反流有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干咳少痰,呛咳不已,易于夜间发作,咳甚喘起,夜寐不安,呕恶泛酸,两胁不舒,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此类病症原发于胃,涉及于肝,最后累及于肺。辨证为肝胃气机失调,升降失司,肺胃之气上逆。因此,治疗上当以肺为标,肝胃为本;止咳为标,

降逆为本。法宜调肝理肺,和胃降逆。方选四逆散合旋复代赭汤加减:柴胡、赤芍、白芍、枳壳、厚朴、旋复花、代赭石、煅瓦楞、郁金、炙枇杷叶、炙甘草。又肺与大肠相表里,气郁哮若见大便干结、腑实明显者,急当通腑降逆,常以大柴胡汤化裁。

    (4)血瘀哮血瘀导致哮喘临床上并不少见,古代文献亦早有论述。如《素问·经脉别论》日:“度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素问·脉要精微论》亦云:“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武教授认为,跌仆损伤,瘀血阻络或肝气郁滞,血行不畅皆可导致枢机不利,肺气出纳受阻,清肃失司,气逆于上而作哮喘。另外,痰瘀同源,痰可酿瘀,瘀能生痰,痰瘀胶结,阻滞气机,升降失常,升多降少亦发哮喘。若临床症见哮发日久,反复不愈,胸闷胁痛,唇甲青紫,面色晦暗,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沉涩。治当活血化瘀,降逆平喘。常

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川芎、赤芍、柴胡、枳壳、苏子、苏梗、桃仁、杏仁、桔梗、川牛膝。如兼有痰浊壅盛,痰瘀互阻者,加全瓜蒌、石菖蒲。若见有肝郁脾虚,痰瘀内阴之临床征象者,常以当归芍药散合逍遥散化裁:当归、赤芍、白芍、川芎、柴胡、茯苓、白术、枳实、泽兰、泽泻、桃仁、杏仁、苏子、苏梗。

    (5)虚哮武教授认为,支气管哮喘无论发作期或缓解期均可表现为本虚标实,临证当详辨虚实主次,标本缓急以明确治疗法则。对于虚哮而言,重在辨别本虚之病位及性质,分清虚在何脏,损在气、血、阴、阳。一般临床医家比较重视气虚(肺脾气虚或肺肾气虚)、阳虚(脾肾阳虚)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相关报道层出不穷。武教授认为,气虚、阳虚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阴虚(肺肾阴虚、肝肾阴虚)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更不容忽视。因为阴虚则更易阳亢、火升、风动、气逆、痰凝,故而风、火、痰、瘀内伏,遇感引触之时,哮喘聚发则在所难免。若临床症见咳嗽气短,胸满喘促,痰白量多,头晕乏力,手足心热,舌质淡暗,苔白腻,脉沉滑细者。证属肺肾两虚,痰湿上泛。武教授常选用《景岳全书》金水六君煎加味,以滋肾益肺,化痰渗湿:当归、熟地、陈皮、法半夏、茯苓、海浮石、金沸草、白芥子、知母、贝母、苏子、苏梗。若症见咳喘夜甚,时发时止,痰少而黏,不易咳出,伴眩晕耳鸣,胁肋不舒,舌暗红,少苔或苔薄黄,脉弦细数等肝阴亏虚,痰凝血瘀证候者。武教授常选用一贯煎加减,以养阴熄风,化痰活瘀:生地、南沙参、北沙参、麦冬、当归、

赤芍、白芍、金沸草、乌梅、川楝子、海蛤壳。若见咳痰黄稠而黏,口苦咽干等阴虚火旺明显者,加知母、贝母、炙枇杷叶。若为哮病日久,迁延不愈,停减激素即反复者。武教授认为患者素有哮喘病史,肺气已伤,加之应用激素等纯阳之品,更易耗气伤阴。肝肾阴虚,虚

风内伏,肺卫不固,外邪易侵。内外相合,挟痰上扰,摇钟而鸣。证属本虚标实,虚实错杂,寒热互结,以本虚为主。治以乌梅丸调补阴阳气血,祛风活血化痰:乌梅、当归、赤芍、白芍、太子参、细辛、桂枝、椒目、炙麻黄、制附片、黄芩、黄柏等。临证可根据阴阳之偏损,寒热之轻重灵活化裁。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点击查看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企业服务

推广信息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1999-2009 TH55.cn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