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经典医案> 正文

柯新桥诊治经验

2012年08月22日 08:55
字号:T|T

   (1)肾虚为本——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病因病机  临床观察到,本病急性发作时咳逆喘气,哮呜有声,而黏痰一经咯出,则病情大多迅速缓解。由此说明宿痰停伏于体内,遇某种诱因(如感受风寒或风温、劳倦、食用某些致敏食物等)而触发,是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因病理。然宿痰内伏则与病者先天禀赋不足、肾之阳气亏虚密切相关。肾阳乃机体阳气之根,总司气化,又可摄纳肺所吸人之清气。若阳虚则温化失常,脾肺水津不布,继而化痰生饮,伏留于体内,遇感而诱发哮喘。由于先天不足,故大多自幼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肾中精气渐充,部分病人可逐渐自行向愈。反复发病,肾虚更甚,摄纳失常,故时至成年,则较难治愈。病程日久,每致阴阳俱虚。因此可以认为,肾虚是发病之本。临证治疗时,即便痰浊内盛,哮喘严重,柯教授亦主张适当选用益肾温阳纳气之品,以提高临床疗效。

    本病缓解期患者或似于常人,无症状体征可辨,或表现为程度轻重不等的肺脾肾虚损之象。肺气虚则每见声低气怯,动则尤甚,或自汗,易感冒;脾气虚运化失常而出现食少便溏,形瘦无华;肾中阳气不足则可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脉沉迟无力等候。三脏俱虚为其本,其中肾虚为发病之关键。这是因为久病咳喘,肺脾气虚,日久必穷及肾,致使摄纳无权;或肾阳素亏,无以温补脾肺,势必形成肺脾肾阳气俱虚之证。即便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体征可辨,但仍存在有一定的“潜在肾虚”,只是没有显现出来罢了。

    近年来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表明,本病肾虚(主要为肾阳虚)常贯穿于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大量研究结果证实,“肾虚’’本质可从内分泌、细胞和分子水平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等方面得到部分证实,如患者的内环境、神经一内分泌系统异常,表现为下丘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尿中17-羟皮质类固醇及17-酮类固醇含量低于正常人,周围血液中血浆皮质醇水平低下……而用补肾阳为主的方药治疗后,可以改变上述有关指标,从而进一步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支持“肾虚”说。

    (2)益肾温阳——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基本法则柯教授认为,由于肾虚这一基本病机贯穿于本病的始终,故本病急性发作期选用益肾温阳纳气之品,能明显提高哮喘的临床疗效。临床上,一般将支气管哮喘分为寒哮、热哮两大类进行辨治。

    寒哮:见咳喘、喉中痰鸣如水鸡声,咳吐稀痰,不能平卧,胸膈满闷如窒,面色苍白或青灰,背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兼见恶寒发热头痛。舌质淡,苔白滑,脉浮紧等。治宜宣肺散寒,豁痰平喘。药用小青龙汤加减:炙麻黄、桂枝、五味子、干姜、紫菀、款冬花、苏子、地龙各10g,法半夏12g,白芍15g,细辛5g,甘草9g.

    热哮:见喘促胸闷,喉中哮鸣,声若曳锯,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痰色黄而胶黏浓稠,呛咳不利,胸闷烦躁不安,面赤,口渴喜饮,大便秘结。或伴发热、头痛、有汗。舌质红,苔黄腻或滑,脉滑数。治宜宣肺清热,涤痰利气。药用越婢加半夏汤加味:炙麻黄9g,石膏24g,法半夏、苇茎、竹沥、生姜各lOg,冬瓜仁、桑白皮各1 5g,鱼腥草30g.哮喘剧者加葶苈子、地龙各12g;热痰壅盛,阻塞气道,气急喘甚者,加吞猴枣粉,每日2次,每次0.3g.

    然无论是寒哮还是热哮,均宜主张在主方中加用仙灵脾、补骨脂、巴戟天等益肾温阳之品,常可明显提高疗效。

    柯教授认为,缓解期采用补肾为主的治法,对于预防本病的反复发作或进行性加重更具有重要意义。原则上,选方用药须结合本病病机特点,重在益肾温阳,且又当兼顾补脾益肺、祛除内伏之痰。柯教授常用药有:补肾防哮丸(补骨脂、淫羊藿、巴戟天、熟地、山萸肉、菟丝子、白术各30g,黄芪、当归各60g,五味子、附片各15g,法半夏、胆南星各20g,胎盘1具)、BA防喘胶囊(系柯教授近年来总结的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经验方,由黄芪、雄蜂蛹、淫羊藿、巴戟天、太子参等组成)、河车大造丸等。

    (3)选方用药——须灵活取舍切合哮喘病机特点  补肾防哮丸、BA防喘胶囊是柯教授借鉴全国各地经验,并经临床观察总结而研制的,具有补肾温阳、益气健脾、敛汗固表,兼祛伏痰等多种功效,对控制哮喘复发具有良好效果。

    益肾温阳之品甚多,用于哮喘的防治宜选用哪些药物更为适宜?柯教授在临床上通过反复筛选,发现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山萸肉、菟丝子等当为首选药物,不仅疗效较著,且无毒副作用。雄蜂蛹亦不失为防治本病的有效药物之一,特别对于儿童,疗效显著。他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寒热并存、虚实夹杂的慢性疾病,若选用过于温燥之品(如附片),久久服之必然容易伤津耗气(小儿更是如此),反与病情不利。故附片、干姜之类,一般较少用之,即便使用,量亦应小。

    柯教授强调,补肾温阳在防治支气管哮喘过程中虽起到积极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味地温肾而不配合其他治法。须知机体内阴阳是时刻保持着相对平衡协调状态的,由于阴阳互根的原理,补阳时亦应适当滋阴,以“阴中求阳”,即可使“阴平阳秘”,故每于方中选用熟地、山萸肉诸药,原因即在于此。另外,缓解期肺脾肾俱虚,只不过是以肾虚最为关键罢了口温肾壮阳固然重要,益气健脾补肺亦不可少。近年来,各地多次报道黄芪、太子参等药对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有良好作用,尤其是黄芪一味,大量用之,药专力宏,疗效肯定,且无毒副作用。脾气充足,化生卫气,即可增强抗病能力,减少感冒发生,从而减少哮喘的复发。补后天即所以补先天,自然有利于提高本病的防治效果。

    对于部分激素依赖型患者,由于大都表现为肾中阴阳两虚,故宜阴阳双补,每用六味地黄丸为主,加用补骨脂、淫羊藿、黄芪等味。如能坚持服药,可逐渐撤除激素。

    控制哮喘的反复发作,除了上述药物之外,柯教授还强调:①做到防早、防小(指幼年阶段一有此病,即应及时综合防治)o②过敏患者应尽可能找出致敏原,避免再次接触,如儿童易对蛋类、牛奶、鱼虾等产生过敏,当少食或禁食之;对药物、花粉、油漆、涂料、工业粉尘等易过敏者,应尽可能减少接触。③及时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慢性咽炎等病,以消除可能引起哮喘发作的隐性病灶。④平时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消除有害气体、烟雾的刺激,及时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反复发作。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点击查看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企业服务

推广信息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1999-2009 TH55.cn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