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中医药网 首页>名医高见> 正文

谭邦华诊治经验

2012年08月22日 08:28
字号:T|T

    (1)辨治思路在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应针对肺结核病不同时期的临床证候特点,以及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遵循中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施治原则,合理使用中医药实施干预性治疗,择时择期择证,以中医药补其虚对其证,细辨病因,审证论治。积极采用近年来中医药临床研究新成果,辨证使用具有显著改善结核中毒症状,抑制结核杆菌,减轻机体变态反应引起的肺部病理性损害,促进病灶吸收作用的中成药,如益肺止咳胶囊、肺泰胶囊、抗痨胶囊、结核灵、金水宝、补金片等,择其病机而用之,既能增加疗效,又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不失为中医药治疗肺结核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并视为中医药治疗肺结核病的重点和特色。

    (2)辨治方法改善结核中毒症状:咳嗽咳痰、咯血、潮热、盗汗为肺结核的四大主症,随其证情的轻重,主症未必悉具,并有次第出现和同时发生的不同。因此应以此为中医辨治的中心,再结合其他兼证,区别其病理属性,应分而治之。

    ①咳嗽咳痰:常出现于疾病初期和老年性肺结核患者。临床多见肺阴亏耗证、气阴两虚证和肺肾阴虚证。症状表现特点为夜间咳嗽、咳声低怯或短促而喘、痰少而黏,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甘寒养阴,润肺益气,补益肺肾。此乃“金水相生”、“培土生金”

法的具体应用。常选百合固金汤、沙参麦冬汤、麦味地黄汤煎服治疗,参服补金片,以补肺金之虚,培脾土之气,滋肾水之源。

    ②咯血:临床中约1/3的肺结核患者不同时期伴有不同程度的咯血,多见于浸润性和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传统中医认为,肺结核咯血属痨虫蚀肺,肺阴亏虚,阴虚火旺伤及肺络,然临床中发现因劳倦、情志失调、饮酒等而致肝阴(血)不足,木火刑金,肺失清肃而致咯血者,亦不少见。如《医家四重》所谓之“咳血者,火乘金位,肺络受伤也”,应分型而治。阴虚肺热证兼见咳嗽痰少,口干咽燥,治宜滋阴润肺、宁络止血,选用百合固金汤加白及、藕节、白茅根、茜草止血。肝火犯肺证兼见咳嗽阵作,胸胁牵痛,烦躁易怒,治宜清肝宁肺、凉血止血,选用泻白散合黛蛤散加白茅根、丹皮、大蓟、小蓟凉血止血。若咯血量较大,可加三七粉冲服,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③潮热盗汗:二者常合并出现,且易发于体质较弱的患者。临床多见阴虚内热证、气血亏虚证,亦可见由瘀血引起的潮热盗汗,如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提出“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盗汗”,故临证时须四诊合参,并视其病症加用活血化瘀之品。阴虚内热证治宜滋阴降火,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减。以阴虚为主而火热不甚者,可改用麦味地黄丸补益肺肾。气血两虚证治宜益气养阴、补血和营,选用四物汤、人参归脾汤、大补阴丸。潮热甚者,加秦艽、白薇、银柴胡、青蒿、地骨皮、功劳叶清退虚热;汗出多

者,加五味子、乌梅、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涩敛汗。

    (3)治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常发生于使用固定剂量复合剂或组合板式抗结核药物治疗期。每因晨空腹顿服或化疗药物剂量过大,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有学者调查统计其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14.46%,并以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及神经毒性反应多见,致使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性肺结核患者难以全程规律用药,甚至中止或拒绝治疗,必须探讨灵活的用药方式。因此应依据其不同症候表现,择证采用中医药进行干预性、针对性治疗。若方证合拍,选药得当,常起到预防与治疗的双重作用,从而提高了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减少了不必要的停药。

    ①肝功能异常:临床上当转氨酶(ALT》 100U以上,应使用保肝药物,ALT>正常值2倍以上伴胆红素增高,应停用化疗药物。常以肝郁脾虚、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进行辨治,可选用逍遥散、四逆散、半夏泻心汤加减治之,可同服护肝片、甘利欣等中成药。

    ②胃肠道反应:常在化疗药物剂量过大或加之脾胃痼疾所致,多以脾胃虚弱、气虚气滞、胃失和降为病机特点,临床可选用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化裁治疗,具有明显改善和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③神经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耳鸣、肢体麻木、视物模糊等,以肝肾阴虚、气血两虚为主要证型,治宜滋阴补肾、益气养血,方选六味地黄汤、左归丸、四物汤、人参归脾汤治疗。

   

网友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0人参与,点击查看
登录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

企业服务

推广信息

商务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Copyright © 1999-2009 TH55.cn All Rights Reserved.
 唐汉中医药网 版权所有